●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单位 ● 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 故宫博物院文物家具修复单位
湘妃竹雕漆博占图柜格
文章来源: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7-08-31 收藏此页

【清中期 湘妃竹雕漆博占图柜格】
长94.5厘米,宽25.5厘米,高110.5厘米

    柜格木眙,外包湘妃竹皮加剔红装饰。齐头立方式,上格下柜。横竖框、枨部雕至竹皮露出梭子形轮廓,有如开光,上部各格孔四边均饰雕漆云纹圈口,下部横排四门,正中对开两扇门,可开启。框上安有铜錾花合页及面叶。四门板上均雕博古图案,并雕出竹地。两侧面山板为斑竹镶嵌龟背锦纹饰。四腿直下,包云头形铜套足。格下承柜座。
 
                                         清中期湘妃竹雕漆博古图柜格颂
                                        木眙柜格登雅堂,湘妃竹影羽霓裳;
                                        四门并列献博古,两侧连绵龟寿长。
 
名称解释
    柜格,是一种即有柜的要素又有格的特征的放置物品的家具。中国古典家具中,柜是指有门的隔层,格是指没有门的隔层,有柜又有格的称为柜格。此款清中期的柜格,上为亮格和多宝格,下为四门柜,并以湘妃竹雕漆博古图为主要饰纹,故而尊其为“清中期湘妃竹雕漆博古图柜格”。
历史渊源
    柜,是櫃的简化字;櫃,则是匱的异体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匱,匣也,从匚,貴声,俗作櫃。”南宋戴侗巜六书故》 认定匱至南宋时已成为藏器中的大件:“今通以藏器之大者为匱,次者为匣,小为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则有架格类器具的身影:“十余印,以备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巜明代家具图录》则有书格、栏架格的图样;有“清代百科全书”之誉的巜红楼梦》中亦有类似柜格的“集锦子”的描述。由此可以推演:类似《明代家具图录》中的书格、栏架格和曹雪芹时代的集锦子的柜格,大约发韧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乾隆年间,被达官显贵家庭追捧,并堂而皇之地跻身于皇宫大雅之堂。
文化内涵
    “四门并列献博古,两侧连绵龟寿长。”此款柜格,上格下柜,下柜橫排四门,四门板上均雕博古图案,并雕出竹地;两侧面山板为斑竹镶嵌龟背锦纹饰。龟背纹,即龟寿纹,是“龙麟龟凤”四灵之一,象征尊贵、吉祥、高寿。博古,即博览古代器物,由《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此书由宋徽宗敇撰,王黼编纂,始编于北宋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成书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之后。全书三十卷,著录当时皇宫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皇宫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而得名“博古”。随着岁月的推移,“博古”文化的积淀日渐浓厚,凡鼎、尊 、彝、瓷器、玉件丶书画丶盆景等作装饰时,均称为“博古”。在古典家具中,犹其是在柜格临下的柜门上以博古纹装饰,与两侧面的龟背纹相衬,更显得古朴文雅,神奇中蕴含吉祥、尊贵丶高寿而又文雅的格调。
工艺之美
    “木眙柜格登雅堂,湘妃竹影羽霓裳。”这里说的的木眙,是古典家具工艺中的专用术语,特指木制家具外通包湘妃竹皮。如此绝妙的工艺,从外表看,见着的只是湘妃竹皮,而看不到木料,令人瞠眙惊讶而赞叹。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竹皮黃褐色,黑褐色斑点点缀其中,恰似点点泪痕。传说是舜帝的两个妃子一一娥皇和女英,在九嶷山竹山上为悼念因治水与恶龙苦斗而亡的舜时,洒下的血泪使竹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美丽的传说。
太和木作
    故宫家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鉴赏:清中期湘妃竹雕漆博古图柜格,柜格木眙,外包湘妃竹皮加剔红装饰。齐头立方式,上格下柜。横竖框丶枨部雕至竹皮露出梭子形轮廊,有如开光,上部各格孔四边均饰雕漆云纹圈口,下部横排四门,正中对开两扇门可开启。框上安有铜錾花合页及面叶。四门板上均雕博古图案,并雕出竹地。两侧面山板为斑竹镶嵌龟背锦纹饰。四腿直下,包云头形铜套足,下承柜座。肃穆端庄,而又高雅华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