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单位 ● 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 故宫博物院文物家具修复单位
明黄花梨连三柜橱
文章来源: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 更新时间:2017-08-31 收藏此页

长215.5厘米,宽60.5厘米,高91厘米

黄花黎木制,案形结构。橱面两头翘起,面下两端与橱身相连部有花牙。橱面下设三个抽屉,装白铜拉手、插销及锁鼻。抽屉下为柜,对开两扇门,门旁有可装卸的余塞板。四腿外撇,有明显的侧脚收分。


                                                         明黄花梨连三柜橱颂
                                            连三柜橱案桌形,成对户门仓库型;
                                            肃穆端庄显贵气,虚怀若谷典藏丰。
名称解释

      柜橱,是一种即有柜的要素又有橱的特征的收藏物品的家具。柜、橱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如常见的书柜、衣柜,亦可称为书橱、衣橱;普通的碗橱、茶橱,也可称为碗柜、茶柜。中国古典家具依据其高矮形制的不同,柜、橱亦有细微的区别:高度少于长度的比较低矮的有盖或有门的为柜,高度大于长度的前面有门的可称为柜亦可称为橱;高度少于长度、比较低矮、可当案桌用的立柜称为柜橱。此款明制柜橱,为并排三抽屉的案形柜橱,所用之材都是黄花梨老料,故尊其为明黄花梨连三柜橱。
历史渊源
      柜,是櫃的简化字;櫃,则是匱的异体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匱,匣也,从匚,貴声,俗作櫃。”南宋戴侗《六书故》认定匱至南宋时已成为藏器中的大件:“今通以藏器之大者为匱,次者为匣,小为匵。”橱,由木和厨构成,本义是厨房中的碗橱类的木制藏器,引申为衣橱、书橱等收藏物品的家具。唐朝时,柜、橱二字的含义相似,都是收藏物品的家具。如唐朝白居易《题文集柜》 :“破柏做书柜,柜牢柏复坚。”又如与白居易同朝代的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其中的橱簏即为书柜和书箱。可作案桌用的连三柜橱,因其有多功能的使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功能,虽成型较晚,大约出现在明中期。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地位。连三柜橱一经问世,即受上流社会追棒,甚至成为别具一格的宫廷家具。
文化内涵
      “连三柜橱案桌形,成对户门仓库型;肃穆端庄显贵气,虚怀若谷典藏丰。”明黄花梨连三柜橱,为案形结体,不仅具有案桌承放物品的功能,而且还蕴含案桌的文化内涵。案桌类家具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舜帝有虞氏年代,当时称为俎豆,多用于祭祀。《礼记.燕义》云:“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古时祭祀,每人面前设俎豆——俎豆即后来的几案——案桌——案桌上摆的菜肴有等级区别。食有食相,合符礼仪。案形结体的连三柜橱浸透了礼仪文化,表示其所在之处是讲究礼仪的重要场所。其并排三抽屉谓之连三,对开双门谓之双合,连同如意卷云纹角牙,表示连珠合玉、吉祥如意。
造型之美
      明黄花梨连三柜橱,案形结体,肃穆端庄。橱面两头翘起,两翘头委婉柔顺,遥呼相应。面下两端与橱身相连部的角牙雕如意卷云纹,饰纹简洁,线条柔美。橱面下并排三个抽屉,屉面一木连做,纹理相连,美仑美奂。抽屉下为柜,对开双扇门,门旁有可装卸的余塞板,柜正面如同仓库对开双门,气势恢宏,典雅大方。四腿外撇,有明显的侧脚收分。抽屉、柜门上白铜贴就的圆形合叶、面叶,大小有异而错落有致,若星月闪耀,照亮全局。
太和木作
      故宫家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鉴赏:此款连三柜橱所用之材都是海南黄花梨老料,观其色,察其纹,听其声,闻其味,均有海南黄花梨独有的特征。其造型简练、形象淳朴,呈挺抜秀丽之美;其饰纹简洁,品相端庄,呈古朴之美;其结构严谨,做工精细,充分利用海南黄花梨本身的色调之美、纹理之美形成其天造地设般的自然之美,是明代宫廷家具的经典之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