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手艺
紫檀雕西番莲纹半圆桌
【清中期 紫檀雕西番莲纹半圆桌】
面径134厘米,高87厘米
紫檀木制,面呈半圆形。边沿葵花式,起拦水线。面下有束腰,镶绦环板。束腰下有托腮,牙条肥厚,牙条及腿足上浮雕西番莲纹。腿足拱肩下向内雕如意云纹,做出腿足形式。云纹之下收细至足端,又雕出外翻的如意头式足。托泥做出与面沿随形的曲线,下衬龟脚。此桌两件成对,用于室内对称陈设。

                                               清中期紫檀雕西番莲纹玄关半圆桌颂
 
                                               通体俶灵尽紫檀,绮纹生动巧盘旋;  
                                               深知月满还神隐,只傍玄关一半圆。
 
名称解释
      面呈半圆形的桌子称为半圆桌。在中国古代,半圆桌通常置于厅堂外门,也就是居室入口处的玄关,所以称之为玄关半圆桌。此款玄关半圆桌为清中期制品,所用之材都是千年以上的紫檀老料,且以西番莲纹为主要饰纹,故尊其为清中期紫檀雕西番莲纹玄关半圆桌。
历史渊源
      玄关,源于春秋时的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李伯阳,老聃,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道教内炼中的一个突破口,道教内炼首先突破方能进入正式境界,后来用在室内建筑名称上,意指通过此过道才算进入正室。玄关之意由此而来。在中式民宅中,玄关又称为影壁、照壁等,是住宅推门而进的第一道风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礼仪,讲究含蓄内敛,有一种“藏”的精神。面呈半圆形的半圆桌即有圆和美满之意,又有隐蔽含蓄之妙。日积月累不断完善,置于玄关处的玄关半圆桌在中式古典家具中脱颖而出,倍受文人雅士和达官显贵推崇。明清时,玄关半圆桌跻身皇宫,成为宫廷诸多玄关处不可或缺的美妙风景。
文化内涵
      “深知月满还神隐,只傍玄关一半圆。”紫檀雕西番莲纹玄关半圆桌,婉如得道高人,深知月亮圆满而神隐、亏缺又圆满的奥妙,只将半圆呈现在人们眼前,而将圆和美满的另一半隐于无形。玄关半圆桌置于玄关之处,只显示半园桌风景,仿佛将虚无的另一半圆连同室内的一切精彩都掩藏在玄关之后,给人无限的遐想。在门与室内的交界处,玄关是一处缓冲之地,是玄妙而具体的缩影,似乐曲的前奏,若散文的序言,也是风和阳光的通道。此款玄关半圆桌,牙条、腿足上浮雕的西番莲纹,以及腿足拱肩下向内雕的如意云纹,均含有吉祥如意的文化内涵,置于玄关,似和顺吉祥的祝福,若万事如意的赞礼,更是礼仪与温情的序曲。
造型之美
        “通体俶灵尽紫檀,绮纹生动巧盘旋。”清中期紫檀雕西番莲纹玄关半圆桌,通体所用之材都是千年以上的紫檀老料,其色深沉,其香清雅。面呈半圆形,边沿葵花式,起拦水线。面下有束腰,镶绦环板。束腰下有托腮,牙条肥厚,牙条及腿足上浮雕西番莲纹。腿足拱肩下向内雕如意云纹,做出腿足形式。云纹之下收细至足端,又雕出外翻的如意云头式足。托泥做出与面沿随形的曲线,和顺而又柔美。托泥之下衬龟足,生动而又神稳,寓意龟寿千年。
太和木作
     “涉冬浸剧,与日俱增。”(宋.吕祖谦《吕东莱集》) 经故宫家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鉴定:此款紫檀雕西番莲纹玄关半圆桌,是清中期乾隆嘉庆道光(公元1736一1850年)年间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广木作的经典之作。历经二百多年的岁月磨炼,其紫檀材质丰韧如初,其榫卯结构严密如初,其精美饰纹灵巧如初,其高贵品相完好如初,其收藏价值则与日俱增。
 

版权所有: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

友情链接:红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