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单位 ● 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 故宫博物院文物家具修复单位
触手生春复古韵 摇笔散珠立新声
信息来源: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1-06-03 收藏此页

(本文内容原载于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之《鉴宝》杂志2010年11月刊第46期)

    邓雪松:今年9月中旬,中国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典家具与内装修设计展”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故宫乾隆花园文物在保护修复之后的首次全球亮相,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据悉是您所在的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承担文物家具及内檐装修修复工作,您作为研究院负责人,是否可以请您谈谈研究院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目标?
    关毅:在宋代有本全面概叙建筑和木作工艺的典籍叫做《营造法式》,这本书对中国的建筑艺术以及木作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叙述,在历代都是用来做施工监理参考的官方标准,民国时期的有识之士因此成立了营造学社,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木作工艺的研究工作,其中梁思成先生就是代表之一。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就是由中国营造学界和文物学界罗哲文等众多资深专家学者提议组建的。我们研究院参照古代建筑中的木作工艺,对古典家具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汇聚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同时,我们也招聘了多名从事古典家具制作的名匠高手,这些老师傅都有30多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各自在家具制作的不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中有不少人参加过颐和园、香山勤政殿等文物家具的修复工作,在目前国内的古家具修复、维护这方面,我们研究院的经验和资质都是具有独到优势的。在发展目标上,目前涉及家具分类和断代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在家具修复的工艺,以及传统家具工艺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空白,我们近期的发展目标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和具体实践来建立一套文物家具的修复标准和工艺流程,并且争取在各个环节实现数据化和量化,将现代科学与家具修复相结合,真正做好这一步,我相信也会填补国际上关于中国传统家具研究文物修复这方面的空白。


关毅先生


    邓雪松:据闻您早期是留学俄罗斯莫斯科学习戏剧,回国后才开始进入木作工艺行业,这种专业的转型跨度非常大。毕竟戏剧属于纯艺术,近于“道”的范畴,而古典家具侧重与生活应用,属于“器”的领域,从传统文化习惯的分类上,两者之间的地位还是较为悬殊的。对此,我很好奇,是什么机缘使得您跨入传统家具这个行业的?
    关毅: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问过我,学戏剧的转头去做家具,确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戏剧和家具,这两者之间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倒是没有觉得有太大的不同,如果站在一个“所有的生活本身都是演绎生动的戏剧 ……”这个高度上来看,那么家具也就是一个大戏剧中的场景道具了,而且传统家具本身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已经超出了当下的时代,所以,我觉得戏剧和传统家具都是艺术,艺术在本质上肯定是相通的。
    促使我进入红木家具行业的机缘,应该是在1999年。因为我夫人是浙江东阳人,那年我陪她返乡探亲,在参观当地古民居时,我被那些精湛的木雕技艺震撼了。那些民居都是传统建筑格局,建筑飞檐斗拱,门窗雕饰描绘,刀法细致,格调质朴清雅,真正的令我爱不释手。我认为这些木雕艺术作品,在北京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于是我开始了这类木雕的销售工作,由于销售情况非常火爆,很快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我又聘请了几名东阳有名的木雕师傅,开始了仿制,然后逐渐再转向了传统家具销售制作的领域,也就进入了红木家具行业。

故宫太和木作艺术馆内景


    邓雪松:上次看到您在故宫博物院太和门侧开办的太和木作艺术馆,里面展示的家具工艺谨严,型制精准,令我印象很深。特别是对造型和韵味的把握上,都非常到位。您从业时间并不算长,那么,对于传统家具的领悟和把握得益于何处?这方面有什么感受和经验吗?
    关毅:我当初决定从戏剧转向传统家具领域,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种天然的亲近和热爱,而正是这种感情使得我对传统家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和爱好去做东西,就会比较顺利一些吧。
    我出生在北京,住在前门附近,而我姥姥家住在菜市口,每次自己去姥姥家都要从东琉璃厂穿过西琉璃厂,而琉璃厂的古玩店则是我最喜欢逛的地方,可以说每家都让我逛遍了,对古玩店里的那些小玩意特别着迷,就这样对书画瓷器,竹木角牙等等也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另外,我的几个叔叔都是学绘画的,在家庭环境中,传统文化的氛围是很浓厚的,这些都使得我对传统家具有种天然的亲近之情。在对传统家具工艺的了解上,因为与北京龙顺成有多年的交往,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现在龙顺成在爱家红木大观楼的店面也是我在负责。在和龙顺成的合作过程中,也常常与那些老木工师傅打交道,对各类工艺手法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学习,所以也受益很多。
  另外,这几年在故宫负责文物家具修复工作,得以有机会看到故宫大量没有对外公开展示的家具,在修复中的家具还可以亲自触摸、拆卸,这样的亲身体验,肯定是一次百年难遇的极高个人体验,对眼界的提高和认识的加深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还有,我现在真切的感受到,对于传统家具的研究和理解,不能停留在家具本身,古人说写文章“ ……功夫在诗外”做家具也是如此,如果对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雕刻、戏曲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带着兴趣以痴迷的态度去了解,在这方面有了认识了,再来看家具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有一些特别的感受。我学戏剧很多年,我现在越来越鲜明的感受到,戏剧和家具有如此多的相连和相近。



黄花梨螭龙纹龙头扶手圈椅(太和木作精制) 

    邓雪松:刚才您谈到有机缘看到故宫大量没有公开对外展示的家具对您眼界的提高作用,近年来您一直负责修复乾隆花园的文物家具,请问这批家具的形制风格是怎样的?据您所知故宫文物家具的总数大概是多少?您通过系统的浏览和研究这些家具,对于中国传统家具的概念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和独到的认识?
    关毅:我们目前负责的主要是故宫乾隆花园的家具,乾隆花园是乾隆准备退位当太上皇时,为自己修身养性而建的,这批家具也是乾隆为自己成为太上皇而作。众所周知,清代家具,乃至书画、瓷器等艺术精品集中于“清三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在这一百多年中,清王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时期,国内安定,社会发展迅速,包括手工业在内的大批行业得到发展。在这个社会条件里,来自全国的各类珍贵材料和高手匠人被集中到宫廷里,为皇宫贵族制造奢侈华美的艺术工艺品,其工艺之精、水平之高可想而知。这里又以乾隆时期为最盛,应该说乾隆时期不仅达到了清朝的历史巅峰,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这批乾隆晚期的宫廷家具可说是精品中的精品,不仅是工艺精良、材质华美,而且雕刻装饰极为繁美富丽,比如说各种宝玉石镶嵌、珐琅镶嵌、剔红镶嵌、锣钿镶嵌等高超工艺,最顶级名贵的湘妃竹削片为格扇贴簧,奢华曼丽,穷极所思。很多工艺水平是现代工艺所达不到的,即使能仿造出同样产品,也难以复制出原作的精气神,可以说件件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除了乾隆花园的家具之外,故宫还有更多的中国古典家具的顶级杰作,这些杰作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据我所知,目前故宫珍藏各类家具达7700多件,而市面上能看到关于故宫文物的书籍、图片只占不到5%。故宫实地展出数量更是不足1%,因为受到展出场地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量的珍品还从来没有进入公众的视野。
    纵览故宫珍藏的家具之后,我对“中国传统家具”的概念理解的更加深入和丰富了,而觉得大众观念中的“中国传统家具”则偏向于单薄。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能想到的“中国传统家具”就是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各类家具图书中款型的累计和综合,而事实上,如果有朝一日,故宫的家具能够集中呈现在大家面前,相信就会使得大家对“中国传统家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还有,目前在国内外的各类家具研究书籍中,对于明式家具侧重得更多一些,所谓 “十清不抵一明”,这种偏重,在很多藏家和玩家的心理上都存在,也就是对明式家具过分重视,对清代家具的盲目贬低。实际上,清代家具是一个民族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最高峰时的一个产物。的确,有些清代家具流于俗套,偏向繁琐赘复,但由于社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加上统治阶级的扶持,清代家具整体水平、制造工艺这些方面还是大大超越了明代。我希望通过对清代宫廷家具深入的研究,为清代家具正名。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著作,我正在积极准备筹划中。


黄花梨鹿角圈椅(太和木作精制)


    邓雪松:我看到您的书房中有大量的史料典籍,请问是在为您刚才提到的论述著作而作准备吗?目前传统家具的研究书籍并不少,您计划编写的书籍定位于什么方向?在您的理解中还有哪些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是否可以先透露一下?
    关毅:是的,其实我倒是没有可以准备去写什么著作,但是我喜欢动脑子,找依据,对待我喜欢的领域,遇事喜欢较真,也喜欢追本溯源。对于传统家具研究领域的各种观点,我喜欢参照历史去辨别真赝,而且一定是用正史去核对和求证,经过核对和求证后发现有些学术观点缺乏依据,或者存在疏漏,甚至是谬误的,所以就将考证后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累积起来,不知不觉也有几十万字了,也就有了结集成册对外出版的想法。所以,我倒是没有可以抱着什么一鸣惊人的想法去搞个标新立异的论调,都是对已有观点的纠正和补充,也有些对照历史典籍后新发现的内容。例如,大家都在谈明代家具,一谈到明代家具也就认为黄花梨等硬木家具是明代家具的代表和主流,其实明代的家具主流是髹漆家具,明式风格的硬木家具真正发展于明晚期,而成熟于清代,这些在历史书籍中已经有了丰富的佐证和答案。因此,我们现在对文物家具断代,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以讹传讹之处。另外,还有类似由席地而坐向垂足高坐,这种坐姿的改变究竟是源于何时?等等很多这样的问题。
 
    邓雪松:我自己非常喜欢传统家具,碰到心仪的家具也在陆陆续续的购买,客观来说我觉得目前市场上的仿古家具还是乏善可陈,有很多在造型和工艺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您参照您浏览过的宫廷家具经典,对现在市场上的仿古家具怎么评价?您认为仿古家具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和误区?
    关毅:目前仿古家具行业整体来说还是偏向于浮躁和急功近利,也存在很多误区。例如,现在市场上就有非常明显的重材质、轻工艺的倾向,大家购买家具首先就看是不是黄花梨和紫檀,而对工艺却不去做认真的了解和品评,这确实是很荒诞的,毕竟传统家具最大的价值就是文化和内涵,而不是材料。黄花梨和紫檀的确是十分名贵的木材,但也需要量才而用,把握尺度,才能彰显材料本身的瑰丽。一味地追求重料厚材,达不到审美和使用要求,即使是好木材也不过是一堆木头而已。过去家具行业讲究的是“三份材,七分工”,可见对工艺的重视程度。像故宫里的有些清代宫廷家具,表面是紫檀,里面其实包的是楠木,但工艺细致、到位,反而具有视觉冲击力,比一些普通紫檀家具更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这就是工艺对家具的巨大影响力。
    另外,目前行业中还存在对传统家具的低劣仿制和盲目生搬硬套的问题。为什么说低劣仿制呢?因为很多都是拿本书就开始照葫芦画瓢了,根本没有花精力和花时间去看些文物家具实例,所以市场上到处都是型制失衡的家具。因为对传统经典没有研究学习,所以也没法谈发展和变化,例如现代人的平均身高远远超过古代平均身高,仿古家具在器具尺度上不加以变异、放大,制作再为精致,使用效果始终差强人意。仿古家具行业不能始终依靠明清家具吃老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打造具有时代活力和气息的新古典家具,这样才能保持古典家具的蓬勃生命力,延续民族千年的传承。但必须认识到,创新并不是完全推倒前人的贡献和努力,应该始终保留古典家具结构、榫卯的科学性等古典家具的必备要素和经典气派。有些企业担心创新失败,影响效益。我建议,可以在中低端材质进行创企业放心大胆地进行试验。可以在古典家具中尝试加入一些清新、时代的元素。既有现代理念,也不失古典家具的庄严肃穆,在现代和古典中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紫檀镶黄杨木浮雕外藩进贡图围屏(太和木作精制)


    邓雪松:您从戏剧艺术转向传统家具,既从事故宫文物家具的修复研究,又开厂设店创立太和木作艺术馆从事家具的制作和销售,另外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传统家具的学术研究,那么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创立的太和木作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准备依据什么在目前竞争白热化的红木家具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关毅:如果说让我选择一种单一的身份,我肯定会选择家具的研究。但是如果家具的研究不借助家具制作来获取时间的经验,又容易流于纸上谈兵;如果一门心思的去做仿古家具,以做生意为终极目标,制作的家具肯定没法在品位上攀升到一个高的层次,最终也会局限于盈利得失而迷失自己。我觉得我现在这个状态挺好的,修复家具是回望历史,面对的是历史经典,让我学会安安静静以学习的态度来认真做点事情;而制作家具是将让自己处于当下,将制作的家具放到市场上去检验,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打分;研究家具则是保持一些理想和精神上坚守的东西,能够做到客观中立。
    我创立的太和木作,从商业经营上我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去将企业规模做得多大,实现多少利润,这不是我真正关心的。我在家具修复的过程中,接触了那么多的经典和珍品家具,也总结了一些制作方法和工艺,我想将修复所积累的东西,转化为几件自己制作的家具,验证自己的眼界和能力,能够有资格放在故宫,让专家学者和游人去浏览评点,并得到大家的认同,我就很欣慰了,如果说目标,那就是做一批真正可以传世的家具,并让后人记住“太和木作”这个名字。目前,我们做的规模并不大,都是依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的。依据什么在这个白热化的行业中竞争呢?我想很简单,假设传统家具市场面对的消费群体是100%,我只想做1%的高端人群所喜欢和需求的家具就行了,但是为了这个1%,我会用100%态度去完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