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黄是削取竹筒内壁约2mm厚的黄色表层(黄片),经煮压后,粘贴在木胎的器物上的传统竹刻工艺品。其表面或为光素,或镌刻花纹,贴黄是竹刻中的独特品种。又称竹黄、翻黄、反黄、文竹等。
贴黄以木为胎,可突破竹材为圆筒的限制,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物,是一般的竹刻所不能及的。它的品种很多,有各种盒(如邮票盒、糖果盒)、水果盘、茶叶罐、烟具、台灯、花瓶、笔筒、相片架等日用品以及台屏、挂屏等陈设品。在装饰艺术上,贴黄不仅施以雕刻,而且兼融绘画、书法、图案,并与烙画、拼嵌、彩绘、象牙雕刻等工艺巧妙结合,在象牙般色泽的黄片上,众采纷呈,而又淡雅宜人,成为独具风格的竹刻工艺品。
贴黄工艺在乾隆年间曾达到很高水平,尤其是宫廷使用的贴黄器物,胎骨复杂而严谨,雕刻和装饰精致而华美。
螺,指的是螺壳和贝壳;钿,有镶嵌装饰之意。螺钿就是将螺壳或贝壳精心打磨、抛光成薄片,根据画面需要镶嵌在器物表面的一种工艺,是一种常见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在我国,螺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而到唐代时,中国的螺钿工艺已日臻成熟,到清代达到了高峰,并因为地域的不同逐步形成不同风格派系,以其中的苏作和广作最为突出。

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 黄花梨、红木等,其中以红木居多。而 苏式家具中的螺钿很少单独使用,并经常掺和在其他镶嵌物之间,如 翠玉、象牙、 彩石、珊瑚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百宝嵌”。

▲太和木作黄花梨屏风
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款元 黑漆嵌螺钿群仙宴乐图八方盖盒以2082万港元的高价创下了嵌螺钿漆器世界拍卖纪录。
上一篇:央视一槌定音关毅聊聊竹黄寿字盒与黄花梨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