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草书帖。分两卷(各分三部分,含龙舒石刻右军、大令像各一幅),内收录约138帖,并有附两卷目录评释加以考证。

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兼隐斋二王帖》问世后,颇受世人推崇。但该帖为木刻,湿燥难调,“过燥则滋腻之态失,稍淫则浸蚀之痕透”,世人抚卷便为此遗憾。

故精于摹拓的董汉策志于完成《兼隐斋二王帖》石刻本。董汉策将《兼隐斋二王帖》三卷析为六部分(上下两卷),再加上两卷 《目录释文》。董汉策与其三个儿子董邦宁、董邦用、董邦典从嘉靖辛酉到万历十三年(1561—1586),其间历经二十五年始刻成该帖。董氏《二王帖》收录更为丰富,分卷更为细致,且其中《目录释文》附以考证,内容比《兼隐斋二王帖》更为详备深入。
在苏州留园内,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董汉策所刻。

上一篇:央视一槌定音关毅聊聊竹黄寿字盒与黄花梨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