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我们的祖先曾经留下了数不清的建筑文物,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部分都消失匿迹。在遗留下来的部分中,无论其是否完好,或是断壁残垣,它们都凝结着文化积淀着历史,始终为国人所珍视。本文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
关毅所纪念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他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等。对古桥、古塔、古陵墓、古长城、古宫殿、古园林、古典家具等方面的研究颇具权威,尤其是对长城的研究,闻名中外,数十年来,他几乎考察走过了长城的每一段,被誉为我国“万里长城第一人”。

著名古建筑专家 罗哲文
原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又是一年春花开。
五月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草坪已经变绿,玉兰花傲然绽放。每当我来到这里,罗老的音容笑貌就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良师益友罗哲文,斯人虽已远去,身后却精神长存。
有缘结识罗老
2012年5月14日晚11时,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8岁。罗哲文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生前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曾先后供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
罗哲文师从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古代建筑维修保护工作领域有着杰出贡献,被誉为我国“万里长城第一人”。他的逝世是我国古建筑、文保领域的损失,我们也从此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师长。

罗老(左一)与作者(右一)在故宫倦勤斋考察
罗老是我的良师益友,对于罗老的去世,我深感无限悲痛。罗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有幸成为他的友人,并受他的栽培与指点是我此生的荣幸。未接触罗老之前,我经常阅读罗老的书籍,聆听大师的演讲,觉得大师高不可攀。接触罗老后,感受最深的是:“这是位和蔼、执着的老人。”
在生活中,罗老非常平易近人,他家住安贞里,有时我会亲自登门向其请教,每次他都很热情,把我这个晚辈当朋友对待,让我甚为感动;在工作中,罗老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无论是对长城的保护,还是对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罗老都是“强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罗老又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他从不僵化地保护,而是推崇在发展中保护。

罗哲文先生(右一)与美国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员 南希女士(右二)本文作者关毅先生(左一)
2006年,在罗老的倡导下,
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成立,中国文物学会谢辰生先生、周治良先生,故宫博物院曹静楼主任、胡德生先生以及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等知名专家学者对此给予鼎力支持、筹备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文物家具及内檐装修大修工程。

前排为罗哲文先生(左三) 周治良先生(左四) 谢辰生先生(右三)
深受罗老教诲
记得当初接到这项任务时,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有两个:一是乾隆花园家俱工艺登峰造极,缺少同类参造物,而且这些待修复的家具又要出国展览,时间紧迫;二是故宫可用于修复的场地狭小有局限性,部分工艺失传,同类型的原件材料难寻。

面对困境,我不禁有些担忧。这个时候,罗老经常鼓励我,他说:“故宫珍藏的各类古家具多达7000余件,但是受场地、环境所限,人们所能见到的非常少。你主持修葺的园林家具的制作水平之高不仅达到清代家具之巅峰,也代表着整个封建社会古典家具的高峰,这些家具将来要置于展厅、向公众讲述着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有的甚至要漂洋过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明。所以,你的责任之大,任重而道远!”
罗老的一席话,让我信心倍增,同时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在故宫博物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罗老孜孜不倦地教诲下,我们开始着手搜集相关史料,认真听取专家工作组的意见,制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修复方案,且修复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恪尽职守,历尽艰辛,此项任务迄今已进行了5年。

罗老(左一)与作者(右一)在故宫庆寿堂工作室考察文物修复工作并指导
修复故宫乾隆花园让我受益终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文物修复实践经验、见识了难得的一手资料,而且该项修复成果曾于2011年1月31日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随后于2012年6月14日在在香港艺术馆的展出再次引发世人广泛关注。
罗老一路走好
又是一年春花开。
这几天来,罗老的音容笑貌、与我交往相处的场景时时浮现在我眼前。翻出与罗老的合影旧照,我禁不住思绪万千,阵阵酸楚涌上心头,滚滚热泪欲夺眶而出。在我的心中总有一种感觉,就像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所说:“他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整个儿说起来,我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

罗哲文先生与作者关毅先生在故宫倦勤斋戏台前合影
我非常喜欢鲁迅先生文章,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对我有很大影响。我的心愿是:“一辈子不懈努力,尽自己最大力量为社会做贡献。”在罗老的一生举动中,我找到了榜样,我敬重罗老,罗老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奉献精神都让我对其崇拜油然而生。
罗老温文尔雅,和和气气。平日穿中山装,春天秋天时,有时会穿上摄影马甲,对于外界有关写文章、题字等要求,罗老每次均是认真对待,其字迹工整秀丽,简直可以当作书法的字帖。字如其人,罗老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画地从事着文保工作。对于我这样文物保护知识不多,资历又不是很深的文物保护追随者,他从来没有任何轻视之态,使人十分敬重。

罗哲文先生(左三)、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右二)原故宫副院长晋宏奎(左二)与作者关毅先生(右一)
我最后见到罗老是在一次文保会议上,当时听说罗老身体欠佳,大家很关心。可是他却坚持说自己身体没什么问题,而是一再对我们强调文保保护工作要多干实事。
尽管罗老已经离去将近一年了,可我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当我看到他留下来的这些不朽功绩时,昔日他上长城、踏勘运河、穿越“死亡之海”、指导我修复故宫家具,保护北京“中轴线”等四处奔走的赤子形象又历历在目。
罗老学术造诣精湛、治学态度严谨。他引领我走上古建文物保护的修缮之路。罗老离我们而去了,他的未竟事业需要我们继承。铭记罗老教诲,鄙人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尽最大的努力传播中国宫廷家具文化,为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工作继续尽绵薄之力!
《纪念罗老仙逝一周年》
五月十四忆音容,良师益友眠柏丛。
墓前关毅思万绪,陵中英魂憾九重。
献身文保古建筑,赤心一片系长城。
撰此悼文周年祭,罗老精神映日明。
我撰此文章,回忆我与罗老之间的一些事情,大家从中可以了解罗老平易近人的高尚人品,同时,我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寄托我对罗老的怀念之情。
斯人已逝, 精神长存!
作者简介
关毅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院长、太和木作创办人、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旧文物家具修复研究工作室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