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角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在故宫的四个城角上,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因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


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屋顶有三层,上层纵横搭交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庑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使人惊奇、赞叹与敬仰。
太和木作历时三年用红木完美再现紫禁城角楼,角楼模型按1:10比例,用榫卯工艺,由82575件木块组成。
◆ 2015年12月,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太和木作复制故宫角楼模型正式陈列于故宫木艺馆。
雷恪生老师和关毅先生在太和木作紫禁城角楼模型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