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从明代到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明中叶,以黄花木制造的家具,天然纹理,尤为华美。
皇室的尊崇为黄花梨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和艺术生命,当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中
国家具的艺术,至此之后中国传统家具在世界上出名,形成了明式家具,更是由此掀起了中国黄花
梨家具收藏的浪潮。
西方兴盛,国内低迷
从明末清初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发现了中国的传统家具。当时西方本地家具已经过时,
关毅老师说:“当时,西方传教士看到中国的明式家具时,都看傻了”。
中国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风格特点正是西方梦寐以求寻求的风格,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感觉,中
国的明式家具恰恰全都具备,因此中国的明式家具首次在欧美国家盛行,形成了第一次收藏高潮,
欧美国家的人争相到中国来买,而这个时候正处在明朝刚刚灭亡,清代刚刚开始,明代皇家的家具,
亡国之君的东西,普遍被扫地出门。
正是这些被中国人扫地出门的“垃圾”却被西方人当做是宝贝。自此之后,中国的明式家具直到今
天一直没有降低过艺术品位,始终是欧美国家人收藏的重点。
八国联军哄抢,传统文化流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了清宫廷,皇室的各种艺术品遭到哄抢,不能带走的就毁掉,挑选珍
贵的艺术品带回去收藏,此时,中国的黄花梨家具在西方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高端物件,士兵
们就哄抢中国的家具,争相的往自己的国家运。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收藏不是主动性,
而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时期,上好的黄花梨家具被外国人抢走,还是造成了中国黄花梨家具
的收藏高峰。
文革抄没创外汇,外国人笑歪了嘴
“文革”时期,我们自己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破四旧”、“立四新,老东西、旧东西一律视
为封资修,被扫地出门。北京市当时遭到抄家的黄花梨家具都集中在北京市文物局的国子监,屋里
放不下了,就放在放院里。这一时期,好多遗留在国内的黄花梨家具都被没收,而没有任何的保护
措施,风吹雨淋,一年、两年都散架了,散架之后也褪了色了,有松了散了,国人就不再当宝贝似
的,于是这个时候外国人又瞄准了这个机会,通过正当外贸途径向中国外贸机构订货,当时外国人
是有多少黄花梨家具就收多少,于是中国的外贸机构到处把北京市文物局的那些破烂全敛走了,全
卖钱了,创外汇了,这一时期外流到海外的黄花梨家具是最大的一次。
疯狂的“外汇”,疯狂的黄花梨
“文革”结束之后,政府落实政策要发还抄家物资,随着一批批的东西回到了主人手中,也有好多
人都不在要这些东西,或者是找不到主人的,这个时候外国人又瞄准了机会,当时,中国社会已经
出现了一些专门做中介的人士,俗称二道贩子、走私贩子,走私,或者是外国人收买中介人士,让
这些中介人士在国内收购这些黄花梨家具,并付给他们外汇。造成这种现象当时中国的收藏家们还
没兴起,想收藏的但是经济财力不够,即便当时有资金也禁不住外汇诱惑,当时,人人都争相要外
汇,所以人们宁愿便宜出售给外国人也不想卖给中国人。因此中国的收藏家干看着着急,可望而不
可及。
国内外对于中国明式家具的推崇
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收藏家们才有了相对宽松的资金和政策去收藏,但是这已经晚了,因为经历
前四次的收藏高峰,中国珍贵的黄花梨家具已经被外国人抢先收藏了。早在1971年,安思远就出版
了专著《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比著名藏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早了14年。这一
专著大大推动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认知,甚至引发了西方明清家具的收藏热潮。安思远因
而也被业界称为“明朝之王”。安思远——一个不用打任何标签的收藏家,乘着这股中国家具热潮,
他把握机会整合新知,糅合其研究与见识于1970年出版的中国家具权威著作。书中实例均来自个人
收藏,亦涵盖其时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名品。
安思远
安思远热衷于考证中国家具年代,其早年研究经常涉及有关题材。1960年,在上海附近发现的明代
墓穴有两组微型木制家具出土,为考据当时家具造型提供重要线索。他率先于西方发表文章阐述,
更指出其中一张木椅与一组刻有明代学者书法、后来被一重要机构收购的四件紫檀椅之间的关联,
但其立论后来遭王世襄等人的详尽考证拆解。时至今日,该组木椅已广被确定为清代制品,其铭款
则大有可能为十九世纪所刻。安思远在撰于1996年的《洪氏所藏木器百图》中承认:“草率的结论
或许在短期内尚能站稳阵脚,但时间与常识终将厘清所有谬误。”并指出:“在研究初期我已得出
一重要结论:大部分他 (与他人) 确认为明代家具并出售的制品,实际年分应为五十至一百年之后。”
近二十多年间出现大量可考之例,证明中国家具不可单凭风格判断年代。
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大量中国物品与信息于西方涌现, 安思远发现不少西方黄花梨家具
收藏其实来自北京,且按照当时的西方品味制造。虽然安思远未及遍游中国,但他在1991年成立旨
在修复安徽徽州古建筑的中国文物艺术修复基金会后,得以仔细观察与古代家具设计相仿的建筑细
节,而当时亦有人开始在福建、山西省等地进行类似的研究。安思远深明鉴别中国家具来源之道,
在于当地见识与行业情报,一如欧美家具。今日无论南北、东西的地方传统已广获肯定,不少中国
藏家甚至会按照地区风格收藏家具。
安思远藏黄花梨平头案
在1990年代中后期,藏家对地区家具的兴趣随着传统漆器、软木家具风行而愈趋浓厚,此类地域
特征往往见于家具的独特纹饰、风格、选材与构造。有关实例屡见于安思远著作,他在1996年的
《洪氏所藏木器百图》中指出:“显而易见,美感或价值并非取决于木料。有远见的藏家购买的是
家具,不是木材。”当时他对洪氏所藏一张楠木罗汉床赞不绝口,并预言软木家具佳作将与硬木家
具一般备受青睐。2014年,该罗汉床于香港苏富比以4,840,000港元 (623,623美元) 成交,再次证
明安思远市场触觉敏锐,慧眼独具。而当安思远逝世后的2015年3月,有其收藏的“明17世纪 黄
花梨圈椅”在纽约佳士得拍出9,685,000美元的高价。
安思远的家中摆设
同样的在国内,掀起中国家具文化的王世襄是首屈一指的。在1985年前后,王世襄《明式家具》出
版之后又掀起了一次收藏高潮,这次收藏高潮比每次都厉害,走私更厉害,搞中介的二道贩子买了
王世襄的书,按图索骥,走私的都是精品。胡德生先生介绍说:“王世襄先生在政协会议上直流泪,
哭了,我那个书没起好作用啊!给二道贩子做走私指南了”。这前后其实也是中国黄花梨家具收藏
的高峰,同时也是黄花梨家具的精品走私高峰期。
由于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两本古典家具专著的出版,一时间在中国乃至
世界古典家具收藏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家具收藏界在王世襄这两本书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关注
收录在书中的那些精美的黄花梨、紫檀家具的收藏去向,甚至有些藏家曾想尽办法想说服王世襄
转让这批珍贵的家具,并在价格上开出了天文数字。但是王世襄并不为之所动,他想给他倾尽一
生心血的收藏找一个最好的归宿。这一批明清家具是王世襄为研究中国家具史而精心收藏的,是
王世襄耗数十年之功从成百上千件古代家具中选出的上上品,而且,经过王世襄的爬梳整理,这
些家具早已成为明清家具的标准器,是一段流传有序的明清家具史。对于王世襄的这批珍藏,著
名家具鉴定家、上海博物馆的王正书曾做过如此评价: “这些作品经王世襄先生对其造型、结构、
纹饰和榫卯技术的解剖和分析,现已成为明式家居的经典范例载入史册。故凡1985年以后成书的
家具著述,在论述明清家具时代风格时,无不以此为实例。” 由此看来,王世襄收藏的这几十件
家具早已成为中国明清家具史上的一个符号,其珍贵性可见一斑,王世襄不想使其分散,准备全
部捐赠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博物馆中享受中国古代家具的神韵之美。如今大部分在上海博物馆
内安了家。
王世襄
而在70、80年代钟情于家具收藏还有一位女神级人物,她是被人称“黄花梨女王”的伍嘉恩,同时
她也是王世襄的忘年之交。伍嘉恩从一个爱好者开始,后来成为当各国博物馆的顾问。自称不懂得
做生意,只愿意和爱好明式家具的人打交道,收藏一多,“嘉木堂”变成博物馆馆长和行家来港必
到之处。伍嘉恩早年求学海外,就对明式家具开始有兴趣,而当时还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些。直到19
80年代初期,是伍嘉恩最“发烧”的阶段,她整日奔走于世界各个存放明式家具的展厅和仓库,不
停翻阅相关著作、研究文章以及展览信息。在英国期间,她更是穿着蛙人服“混迹”于著名的古典
家具修复工场,仔细观察工匠如何组装、打磨明式古典家具,借以了解明式家具内在结构上的奥秘。
她认为,明式家具外形那么简约,又那么耐用,这全是因为内部的榫卯结构在起作用,家具内在的
榫卯结构在内里散发着力量。
王世襄与伍嘉恩摄于香港三联书店明式家具展览开幕式 1985年9月
近日,伍嘉恩的“木趣居”一经出现也是广受藏家青睐。在家具收藏界,伍嘉恩的“嘉木堂”早有
盛名,而对于她的“木趣居”,则显得非常神秘。9月29日,香港蘇富比将在秋拍期间呈现一场“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大展,“木趣居”来自于号称“黄花梨女皇”的伍嘉恩,王世襄先生曾
亲自为伍嘉恩的收藏定名“木趣居”,更亲笔撰写长信,阐释其义,并惠赐「木趣居」匾额、印章
及“望江南”六阕,赞扬伍女士对美材文理的欣赏、花纹造形的喜爱,及深谙明式家具艺术的个中
真谛。这次展览将展出明式家具一百多件套,涵盖几乎所有明式家具种类,当中不少从未曝光,不
乏传世孤品,是伍嘉恩30年来明式家具的珍藏,展览期间,伍嘉恩编纂的同名著作《木趣居——家
具中的嘉具》也将在香港同步面世。伍嘉恩女士说木趣居是“嘉木堂经手的精品中之精品,亦不为过”。
在2012年由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出版的,关于修复故宫乾隆花园的书籍《木艺奢华》在业界
引起轰动,里面研究讲述了黄花梨以及许多古旧文物的制作,工艺,细节和整个的修缮文物家具。
除此之外关毅先生还编写了《 黄花梨家具收藏与鉴赏》介绍了什么是黄花梨、黄花梨的分类和特
征、黄花梨木材的辨别、黄花梨家具的起源和发展、黄花梨家具鉴赏、黄花梨家具的价值评判、
黄花梨家具的投资技巧以及黄花梨收藏价值等。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的黄花梨家具收藏在早期其实是外国人一次次的掀起来的,中国内地注意到黄
花梨收藏已经是在外国人之后了,而这也是现在市场上为什么黄花梨家具多是海外回流的原因。
黄花梨的历史可谓饱经沧桑,在外国的掠夺与国内的动荡中依旧保持着极高的文化价值源远流长,
它的历史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兴衰而起伏,中国如今重新步入繁荣昌盛之时,盛世收藏,黄花梨收藏
必定引来新的黄金时代,将其悠久的文化价值推向新高!
黄花梨家具收藏要有精品意识
何为精品意识?其实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对于黄花梨家具而言,文化内涵、艺术水平、木头材
质是最重要的三方面。其中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是最重要的,外国人为什么喜欢收藏中国的黄花梨
家具,是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的文化。
胡德生也说,黄花梨只是一个文化开启,得经过人为加工,得做出好东西来才有文化,才有艺术,
载体没有文化,木头跟一块石头一样没文化,但是石头现在有石文化,现在有原始社会的石器文
化,那个石器很简陋,就是这块石头跟那块石头一砸,这块石头两半了,有一个棱能削兽皮,能
砍木头,能为人服务了,于是它就有了文化,木头也是这样,砍回来的木头没问题,你得用它做
点儿小东西才有艺术,因此我主张不光什么得做出好东西来,黄花梨也是这样,紫檀也是,粗制
滥造俗不可耐的东西没有文化,不值得宣传。我们的黄花梨家具,明朝开始到现在有很多艺人做
出不少优秀的东西,都是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