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单位 ● 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 故宫博物院文物家具修复单位
太和殿前读“太和”
信息来源:太和木作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5-05-22 收藏此页

2011年2月1日的这一天,美国人被呈现在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养性怡情:乾隆珍宝展”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展。来自北京故宫乾隆花园的90件顶级艺术品,包括家具、绘画、书法、瓷器、铜器和玉器,其中有不少绝世珍品,比如尘封了230年的16扇镶玉绘金花草图案屏风、嵌玉十六罗汉漆屏等再现了乾隆在位时期的奢华生活、思想情趣与精湛的工艺水平。

此次纽约“乾隆珍宝展”将从2月1日持续至5月1日,之后这一展览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展出。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介绍说,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在位时为自己归政养老休憩而建。花园中建筑、装修、工艺之精美奢华令人叹奇,处处体现这位盛世皇帝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哲学的思考。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北京故宫太和、保和、中和三大殿的中轴线上,一把由北京太和木作精造的高仿乾隆细木作黄花梨鹿角椅被威仪地安放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大小木作、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在此刻交融在一个临界点上,迸射出至深幽远的光芒。

“我们目前主要负责故宫博物院文物家具修复及部分宫廷建筑内檐装修的任务,这次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乾隆御花园家具就是我们的工艺成果之一,此项成果不仅得到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和各位专家的首肯,更得到国际学术界和社会的赞赏,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这一代传统家具从业人的骄傲。”北京太和木作创始人、宣和古典家具研究院院长关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关毅与他的官制“和字号”
关毅出身满族镶黄旗,也许正是其身上的皇族血统,才让他的命运在几经周折后终落在了宫廷内院,于宫廷细木作上卓有建树。秉承前辈营造学社遗轨,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和木作工艺研究的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在罗哲文等著名营造学界和文物学界资深专家的提议下组建,关毅出任院长,麾下一批老匠师,木作经验皆在30年以上,其中不少人参加过颐和园、香山勤政殿等文物家具的修复工作,研究院的优势资质成了入住故宫博物院,承接宫廷文物家具修复工作的“绿色通行证”。与此同时,关毅创立的另一品牌“太和木作”也应运而生,其高仿的古典家具精品再次入住故宫,陈列于故宫太和门广场西侧的七间朝房内,太和木作高仿故宫古典家具展示中心也正式对外开放。

无论是主善大小木作研究和修复的“宣和”,还是精于高仿细作的“太和”,关毅似乎尤喜一个“和”字。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古人从"天人合一"的天地之本中寻求"和"的先天根据,从"和实生物"的不息生命中追求"和"的内在潜能,从"心平气和"的社会构建来证明"和"的现实可能,而“太和”则是“和”中的最高境界与理想世界。

想必关毅是深谙“和”之臻理,从他的“宣和”到“太和”,看上去只是个哲词妙号,而其实质却预示着一个当代仿古家具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型特例,即以学术研发筑根基,以修复实作践眼界,以生产销售占市场的铁三角式的产业模型,而这一模型的核心指导思想与经营策略则是顺应了中国哲学重和不重争,重合不重分,保合太和,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

关毅的“和字号”无疑走的是细木修复和官制高仿定制的高端经营路线,正如关毅所说:“假设传统家具市场面对的消费群体是100%,我只想做到1%的高端人群所喜欢和需求的家具就行了,但是为了这个1%,我会用100%态度去完成。”

谁见故宫7700余件家具

据关毅介绍目前故宫珍藏的各类古家具多达7700多件,而市面上可看到的故宫文物书籍、画册、图片所载只占不到5%。故宫实地展出的更不及1%,受到场地和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我们所能见到的故宫官制家具犹如九牛一毛。这也从一个方面大大影响了中国当代传统家具的发展与创新。业界所制图样大多摹自市面上公开发行的各类家具读物及其综合体。试想,有朝一日,故宫7700余件古家具得以向公众全面展示,相信同仁们会对“中国传统家具”有更加全面和崭新的认识和理解。也就不会出现“重明轻清”之现象,发乎所谓“十清不抵一明”之语了。事实上,就清代家具的整体水平、制造工艺等而言已是大大超越了明代。

关毅从其主持修葺北京故宫乾隆花园内大量家具作论称乾隆时期家具制作水平之高不仅是清朝的历史巅峰,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高峰,这不仅表现在工艺精良与材质的优美上,更表现在集百工大成的装饰工艺上。比如大量使用宝玉石镶嵌、剔红镶嵌、珐琅镶嵌、螺钿镶嵌,以及以名贵湘妃竹削片为格扇贴簧等,其工艺之穷思非现代所能及,即使可及也难仿其妙造天成的神韵。

关毅的论断不无道理,这倒引出一种对传统家具制造业的思考:论科技水平、领先机械与知识集成我们当下已胜古人数倍,但为何真正达精品者不多呢?想来还出在“心境”二字上,只有制作者、设计者、主持者的心境得以达远,灭嗔贪,增澄怀,由匠入艺,由艺入哲,由哲入空明,手上之器方才显出慧根灵妙之气。

我在故宫等着你

关毅例举了众多故宫中包镶家具的修复实例来充实其反对唯材质论的观点,他强调“三分材,七分工。”关毅更对仿古家具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低劣仿制和照猫画虎的现象表示堪忧。其称:如今仿古家具业已经到了十字路口,靠几本故宫画册放样的草率仿制行为很是危险,这会导致大量的家具畸形儿充斥市场,拓样重材的做法以及吃老本的思想渐渐会被挤在竞争舞台的犄角,推陈出新,打造具有时代活力的新古典主义家具将会在未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这要在对传统家具有极其深刻的领悟之后方可为之。显然关毅通过世纪宣和研究院在对故宫家具进行的大量研究和修复中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宝贵的经验,又通过太和品牌实现了摹古高仿的产品生产过程,下一步他的眼光已放在了推陈出新上。其实,关毅的目标还很大,为此他说道:“我的理想并不是企业规模要搞得多大,利润要实现多少,而是要给世人留下一批属于这个时代的传世家具,更要让世人记住‘太和木作’这个字号,记住它在故宫。”

二月里的早霞泛出了一片深红,天开始由葡萄灰转成了蔚蓝,红霞绽开,金光一道,横的霞,竖的光,在故宫的上空交织成一张赤色的网,老松、朱墙、金瓦和被日头惊起的飞鸟,还有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的鹿角椅似乎让这座百年的紫禁城焕发出了生命的笑意。

下一篇:没有了